杜克大学 M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robotics波士顿大学M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robotics2、申请专业方向有CS-机器人,CS方向竞争优势相对较弱1、学生虽然是自动化专业,除了数学相关课程外,同时修了编程(C、JAVA),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等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程准备;2、结合学生自己对机器人的强烈兴趣以及明确的目标;然后结合自己课程项目:魔方机器人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突出自己的hands-on ability以及troubleshooting ability;3、重点讲述了中科院小车机器人项目的这一实践,突出运用编程以及PID control 算法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自己对于机器人这一领域的热情;4、结合学校SRTP项目:无人机编队这一实践强调自己对高强度工作的有序安排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最终结合DUKE 这一项目的课程设置以及HRI这一方面的研究和特定导师带领的研究中心,完成why program why school的写作。
小贝是一个190的大男生,虽然听名字有点像一个小姑娘(我另外一个女学生的小名也叫小贝)。他第一次来面谈,是一个人过来的,那个时候他还有点腼腆,我和他谈话的时候大多数他都在沉默,只有讲到机器人的时候眼睛发光。那个时候他对于未来很迷茫,只知道美国的大学教育好,浙大很多学长学姐去了美国读研,但是他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其中第五项:老师的近几年规划?(会不会把我抛弃)让我印象深刻。如此尖锐的问题却是用如此委婉的方式,让我感觉这个孩子很体贴。小贝妈妈,舅舅从外地赶来,陪小贝一起来公司面谈,当场签约。小贝妈妈身材特别修长,小贝大概是遗传了妈妈的身高。她妈妈特别爱他,看他的时候那种宠爱都要从眼睛里溢出来了。这种爱和鼓励一直陪伴着他。我给小贝做了托福的学习计划表。
量化每天的学习量,发给他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后来他开始主动自己做学习计划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并坚持下来。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学习,进步非常快。
我给他发了托福和GRE的学习资料之后,他自己不断探索,找到很多不错的资料,又分享给我。1.26-3.3GRE词汇6487,寒假刷完第一遍在四六级都是刚过的英语基础上,从小就觉得自己英语是弱势的小贝,一步一步考出了理想的分数。
2019.10.16号波士顿大学最先来了offer。
2019.10.30号晚上七点参加杜克大学面试。
2019.10.30号晚上十一点杜克大学来了offer。
2019.11.9号南加大来了offer。
我给学生做完选校表之后会再打电话或者面谈讲解,而他是极少数会对每个学校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并做笔记的。小贝是我带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主动学习,乐于分享,踏实,坚持。留学规划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小贝失意时,沮丧时,小贝家人一直鼓励和陪伴着他。在整个规划和申请阶段一直坚持学生为主,家长为辅的沟通方式。
能够见证这么优秀的学生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
留学规划就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申请季结束,之前看到李萍老师发过来的沟通记录,才惊觉这么一个大项目已经过去两年了,两年时间并不算很长,但绝对是我人生中又一次蜕变的过程,对我未来的道路、发展方向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就像小学、初中时候在成绩单背面写学期总结一样,现在也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做一个总结,想想得失,思考一下未来。
故事的开端来源于一个电话,我到现在还记的当时自己又一次错过早饭的时间,趴在床上玩手机直到中午,这样的状态让我心烦意燥;
前几天班主任召开了一次班会,让我们想想接下来的计划和安排,是出国、在国内读研究生还是直接工作,这样的选择也让我心烦意燥;
大三专业课密集,作业非常多,而我对当时的新校区还不熟,竟然找不到自习室,在寝室又找不到学习的状态(只想玩手机),这也让我心烦意燥;
我知道大学前两年错过了许多,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光和机会,而接下来似乎又要被懒惰的惯性推动着,错过人生中可能是最宝贵的一段时间。所以李萍老师的电话是一个契机,我一直以为这是老师打的第一通电话,从没想过前面已经打过很多次了(一直到前几天我才知道),很庆幸当时接起这个电话,也很感激老师一直没有放弃。网上总是盛传留学中介有多坑,但我遇到的老师都是关心同学、为同学出谋划策、提供精准而有效的建议的。
我与李老师见面,聊了自己非常模糊的出国的想法,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应该怎么一步一步计划、一点一点努力,做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线,从而进入理想的美国大学。
于是,这个模糊的想法便落地生根,转变成了我接下来两年真正为之努力的目标。
计划中每一个任务的完成并不是随着时间就凭空产生的,具体过程中还是需要人为之付出努力,而我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从一个在外界监督下完成每天计划,到自觉地调整并完成计划,到最后能够为大目标制定并执行计划,整个过程中,我的效率提升了很多。
于是我在17年十二月份开始,一直到18年七月份,完成大三繁重的学业的同时,我学习并考了托福、每天坚持近两小时的GRE单词背诵和复习并完成了GRE考试,在4个月内学习了Coursera上机器学习的内容,参与并完成了3个科研类项目、2个社会实践类项目,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能得到这样的成果,与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分不开,也让我意识到,再大再麻烦的事情,分割成一小块,分摊到长时间的跨度中,都会变得没那么困难,而关键在于计划的有效性和自身的执行性。
生命中的一个个时间块被组织成了通往目的地的一个个阶梯,这让我对未来没那么迷茫,因为知道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也让我更加珍惜时间,而当我浪费时间时会产生巨大的内疚感。
但是,当我在来到美国上夏校,几天之后,我决定还是考研,在国内读研究生。现在想来,这个决定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前面的时间里太过匆忙,很少和老师聊出国以后的事情、也很少自己思考出国以后的研究、就业规划,这让我对出国之后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了迷茫;另一方面,发现美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了落差;之前学业任务过于繁重,接下来的学业也过于繁重(不仅仅要在夏校表现的很好,把绩点刷的很高,还要把GRE刷出更高的成绩,把申请文书的一些内容填好,最好能在夏校找到研究项目参与研究),于是逃避心理便占领了高地。一根线绷得太紧最终断了,当内心出现逆反的心理并且为之找理由时,一切退路自然就想好了:在国内发展也可以很好,在国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在国内过得更舒适,考研对我来说也没什么难的,失败后大不了来年再战,我以后也绝对不会后悔(真香!),说的挺好听。
当时的我绝对是坚定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于是我便毅然地做出了回国考研的决定。做出这个决定后,我整个人放松了很多,享受起了在夏校短暂但是却很深刻的时光,我才发现大千世界,是这么的迷人,由此对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也让我沉迷学习无法自拔。李萍老师很支持我的决定,因为当时的我状态很好、也对这个决定充满了信心。
然而,这一年考研的形势更加紧张了,分数线猛涨50分,而我的考研复习进度并不完全,最后的分数应对去年的分数线足够,而今年却不够了。
当时我的想法中只有三个选择:调剂去其他学校或者其他专业、直接找工作、考研二战,而这三种选择都让我很难过,无法在自己喜欢的学校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由于没有精心准备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更加严峻的考研形势让我没有信心。
这时候李老师找我面谈,给我提供了选择(很感谢这多一次的机会),我可以继续准备出国,而且仍然有希望去很好的大学读书,仅仅只需再多花一些时间。我把这三个选择的优劣罗列出来,与家长交谈、与导师交谈、与李萍老师交谈,三思而后行,确认心中的想法不是一时冲动后,我决定回归到大三开始一直为之努力的出国读书的主线。当然如果考研成功了,这可能就是另外的故事,故事的立意就成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所做的选择永远都不会错。但当我从结果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这个决定,确实是错误的,我在考研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重新决定出国后,考托福的状态要重新找,于是在英语上又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而这么一个曲折故事的让我对人生有了许多的想法:
其一,人生就是一个逆流而上的小舟,面对困难是不能退缩的、不能怂的,一旦选择了逃避,便会不可抗的被河流冲刷下去(我很幸运,有再选择的机会,而我也不能奢望能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其二,人生是螺旋式上升的,我总是会否定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此时不能够泄气,反而要再深刻的往下思考下去,寻找到否定之否定,寻找到让自己感到失望、迷茫的矛盾所在,转化矛盾、解决矛盾,于是便能以更高的姿态、更乐观的态度获得进步;
其三,做决定三思而后行,不能让一时的情绪、冲动占据自己理性的思考;
其四,很多努力其实是对不到点上的,对结果的帮助非常小,但只要有一半的努力对结局有所帮助,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过程了。
正式的申请其实并不漫长,就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东西都是在前期、在看不见的地方完成的。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文书老师姜老师,迫于自己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薄弱,我总是很难把话说的全面、深刻,而姜老师能从我提供的琐碎的资料中提取出关键的信息,整合成一篇很符合我心意、能够体现我的理想、我的计划、我的能力、我的研究背景的文书,再加上我们反复琢磨,针对每个学校找到它们吸引我的地方,使得文书成为了一个连接我和学校的信使,为我的申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具体的申请过程中,姜老师也负责了大部分的事情,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申请流程,对我来说都挺繁琐复杂的,而姜老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帮我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结果让人满意,我可以去杜克大学学习我热爱的机器人,我不能再辜负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了,因为这个机会是我长时间的拼搏的成果、是老师们帮助的成果、更是父母支持的成果。
总有些遗憾:
首先,这个曲折的道路确实耽搁了很多,也可能让我没办法去更好的学校,说不在意是不可能的;
其次,当时其实可以申请八个春季的学校而不是春季秋季混合的模式,因为很难拒绝眼前更近的胜利果实;
最后,有些低估了CS的申请难度了,也没有特别在文书中展现CS的能力,这让我在机器人CS方向的申请折戟沉沙。
以上就是关于成长惊人完美蜕变的浙大学长斩获杜克大学机器人offer的详细信息,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是更多问题,可以随时点击小满客服老师进行咨询,或直接拨打小满留学官方电话400-900-9770,小满留学帮你牵手世界名校~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