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名校】TOP3: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的建筑风格比较驳杂,哥特、包豪斯或者现代派的各种混搭。但校园核心区却保持着自洛克菲勒捐助后建成的第一个大建筑群Main Quadrangles。一种典雅的维多利亚哥特式样,配着墙上到处爬满的藤蔓,成为了芝大的特色。
从这个门走进去,就进入了Main Quadrangles的区域。
在暑假期间,校园是安静和空的。偶尔,有人会在中央草坪上吃饭,或在树荫下看书。风景像油画一样美丽。
而秋天若走到校园深处,又是另一番静谧的绚烂。除了Main Quadrangles、洛克菲勒教堂、东方研究所或者Frederick C. Robie House,也是芝大范围内值得细看的地方。
芝加哥大学自成立以来,以其宏观的教育理念和微观的实验精神确立了其在美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它对学术研究的贡献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几个世界上大学像一个大奶酪等领域的学科创立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包括著名的芝加哥芝加哥经济学派和社会学校的建筑学校,天气芝加哥芝加哥学派、芝加哥,芝加哥学派的文学批评学校和数学分析,等等,芝加哥大学的发源地和行为主义政治、法律和经济的摇篮。
与哈佛、耶鲁等大学相比,芝加哥大学只能算是一所年轻的大学。然而,由于芝加哥大学以开放的精神,洪堡的兼收并蓄的包容和纽曼大学两个概念,结合美国社会的现实,构建独特而优秀的组织概念,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使其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在美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且被认为是第一个美国大学。
芝加哥大学在美国显得非常独树一帜。在美国这个整体讲究实用、甚至有点反智的社会中,很少有学校会像芝大这样骄傲地说“It may be good in practice, but hows it in theory?” (能实践当然很好,不过对我们来说提出理论才是更重要的)
芝大讲求为了学习本身的乐趣而去严谨地探索最深奥的知识,而不过分期待其带来功利上的好处,正如其校训所讲:“扩充知识,以充实人生。” 有这样一种超凡脱俗的观点,难怪在学术界,芝加哥大学的名声是很少有学校可以匹敌的-91位诺贝尔奖绝对不是随便就能培养的。在这种想法下,芝大重视跨学科性(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y),对其学生来说就是强调通识核心教育(Core Curriculum)来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论的运用,来解决前沿的研究问题。
在课堂之外,芝大经常被黑作“玩乐的坟场”(Where fun goes to die) -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确实比起绝大多数美国学校严肃。芝大学生并不怎么玩耍,反倒是对学习要求之外仍然在一起讨论弗洛伊德或者柏拉图更感兴趣,或者用量子力学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分析三角面包或者土豆饼哪种更好吃(详见"the Latke-Hamantash Debate")-某种意义上是惊人地nerdy (象牙塔气质浓厚)。
某种意义上,芝大从来就没有想做一个“对所有人来说都全方面很完美的学校”,或者像哈佛耶鲁那样培养众多的总统、大佬,而只是想做一个“给一群有特殊性格、特殊兴趣和特殊才能的学者做深层次交流的园地”,好似柏拉图的学园( Ἀκαδημία, Platonic Academy)不过目前校长R Zimmer推出了很多政策,来使得芝大这种气质不再那样“盛气凌人”,而更重视一个顶尖大学应有的“全面性”;不过这是题外话了-其成果有待观望。
良好的职业
根据US News颁布的大学专业排名中,芝加哥大学商学专业位列全美第4名,其中会计和金融专业均位列全美第2名。芝加哥大学开设了5多门课程及专业以及硕士研究生项目。大多数专业都位列全美前2名根据US News。
根据学校的调查,大约1/4的学生是经济专业。学经济的人相对多是因为芝大的经济系比较厉害(US news 专业排名全美第一),加上Booth商学院的一些影响,加上经济专业的要求的课程要比其他学科少一些,加上经济专业就业非常好,自然很多人都会想经济专业。
著名校友
以下是中国知名校友和教授的名单:
奥巴马(曾在芝大法学院任教12年);Bernie Sanders(美国联邦参议员,
曾是216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连战(Political Science PhD);微软现任CEO Nadella 商学院 MBA;麦肯锡(就是那个咨询公司的namesake,芝大商学院教授);杨振宁(物理系PhD,几乎是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叶启孙(清华的应该都听说过他)...
住宿
新生必须住在校园里。学生在芝加哥大学住宿系统注册。该系统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宿舍。所有的住房包括从休息室到餐桌到独立单元的一切。虽然校园住宿是为大一新生准备的,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决定留在校园。
South有好几个Hall,宿舍是男女共宿,不过基本一个楼层是一个性别,每个Hall每层都配有。地下室很赞,洗衣房钢琴房小型健身房都有。
这就是Balckstone宿舍)
橙色的建筑就是位于campus中心Max P宿舍,位置超方便,据说上课前5min起床都不会迟到orz~~
以下是来自芝加哥学生的一些介绍。
校园安全
刚刚录取的学弟学妹都会一遍遍的问我,“学姐芝大是不是天黑不能出去呀?”“学姐需不需要我带电击棒?”“请问住在南边宿舍可以自己走回去吗?” 我都会不厌其烦的说没问题,不需要,当然可以。似乎芝加哥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枪响,抢劫,黑哥哥——我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大白天走在路上被cat call这样的事情。
可是芝加哥大学的这一片地方,虽然处于芝加哥南边,但个人感觉是个safe bubble。只要不去一到晚上就几乎没有夜灯的hyde park,61街以南各家各户都装防盗门的区域,和西边某些帮派区(说实话你真的会有时间去这些地方探险吗,一没有美食二没有娱乐三没有美女帅哥,学习很忙根本不会去的),其他地方都可以自己随便走走。
内在的力量
说芝大的人多多少少有些奇怪的地方真的不是说笑,但除了这些所谓的quirks,还要适应的地方千千万,必须有强大的内心。
来到芝加哥的人无疑都是自己原来圈子里最好的,我们被原来的结果宠坏了,又被芝加哥的残酷变成了现实。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好人能够承受这种冲击,并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状态。不幸受到震惊的一个人,我已经习惯了很多原始会让我很不舒服很不幸的情况下,如周围的人说“崩溃”学校,但实际上它是+ 3.8的绩点,如高级告诉我XXX类B +获得了尴尬的沉默因为对方显然觉得这1分,但不好意思说,比如一个你认为是好成绩的学生是更严重的眼明星崇拜另一个人,无论是餐厅等去上课或从图书馆回宿舍,我遇到的人都在谈论学习或实习之类的严重,有时该大学的“追求学术,追求知识”的主题是很意识到有点过头。
说到成绩和学习,不得不说芝大的GPA是需要努力得来的,而不是随便混混就能够通过curve和boost变得闪亮亮。芝大的GPA是出了名的低,这个低是相比于很多Grade Inflation的学校,学校很多人会因为学校没有Grade Inflation而感到非常自豪;同时,GPA的中位数应该在3.3左右,中国学生的大一平均GPA应该在3.6左右。学校的Deans list 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学习优秀奖设在了3.25,也就是说学校认为你如果能拿到3.25的GPA就算不错的,根据校友在College Confidential的数据(source:average GPA at UC),大约有一半多的人能拿到Deans list。
GPA的确很难拿,但是根据我身边的情况,如果你能很好的计划好时间,不要太过度的挑战自己(比如一点微积分不会就去上analysis),拿一个能找得到工作的GPA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诸如一些有很多平时分的课程,如语言课、艺术课,还有一些入门课,比如入门物理课,这些课正常学习可以轻松拿到A-(3.7)。
这里要稍微分析一下为什么芝大有GPA低到惨无人道的名声,因为在上个世纪GPA的确惨无人道,当时芝大是学术象牙塔,留下了宝贵的学术严谨的基因以及独一无二的低GPA臭名声。如今学校摆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多元化,因此GPA已经变得人性化、正常化很多了。不过,芝大永远不会像很多学校一样有GPA inflation,让所有人都拿A;芝大校友们也永远会为自己辛辛苦苦、来之不易的低GPA自豪,同时顺带咒骂一句学校。
当然,如果你来到这里,得到了不满意的结果,感觉你已经努力了,但没有结果或由一些疏忽造成——习惯它,困难可以磨练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忘初心
当我来到芝加哥,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技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永远不要忘记初衷。聚在这样一个坚强的地方,并不是很难被挫折,而受到挫折,就必然会追求聚光灯,追求任命,追求别人的接纳。这是一个危险的想法,因为它往往意味着放弃自己,放弃一些真实的东西,什么也不追求。
这次不得不告诉自己,这些挫折都是故意用来挑战你的极限,你必须承认,因为你很优秀,有时可以承受一些精神上的刺激……谁都很好,我也想要很多的心理差距,英语演讲和辩论总是给我最冠军,冠军,成就一个技能,但美国,每个人都说英语很好,我很自豪的专业成为只是稍微比别人好一点。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荣誉,成绩优异,被表扬包围着,从一所顶尖学校转到另一所顶尖学校——谁不在这里?
只有一种解药:接受现状,坚持做你自己。如果我的表现不是很好,现在我将接受现状,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是见过各种各样的好人,好结果,开始眼花缭乱,反过来,然后试图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当然,这只是那些坏,故意,相反自己最终无法有效地改变,时间做更好的自己,是一定会的。
以上就是关于【走进美国名校】TOP3:芝加哥大学的详细信息,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是更多问题,可以随时点击小满客服老师进行咨询,小满留学帮你牵手世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