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你需要培养这三种能力
对每个中国学生来说,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都是个挑战。课堂上并不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还有各种讨论、辩论、口头报告以及学术写作在等着学生,这会让部分中国学生很头疼,跟不上节奏也不明白为何要把时间“浪费”在表达观点上。这就反映了学生适应美国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接下来小满留学专家来谈谈中国学生该如何培养能力,攻克美国大学教育中的这几道难关。
适应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学生,已经习惯学习就是为了获取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因此美国课堂上的开放式讨论就成为了学生要攻克的第一道难题。美国的教育理念是通过讨论、辩论、自由提问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交流中学生亦能获取知识,学生可以向教授直接提出疑问,而教授们也会非常乐意为大家解答,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成为评定成绩的元素之一。
中国学生该培养哪些能力才能适应美式课堂?
1.培养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进行学术思考、陈述见解的基础,很多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习惯重复书本上或教授讲的权威观点,这就需要逻辑清晰、有条理地形成自己的观点。写作能力欠缺也是由于很多中国学生阅读量不够,面对美国大学教授布置的课题望而生畏,大量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对于用语言提炼观点很有帮助。另外中国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很难将学术知识和社会经验结合,也导致写作能力缺失。
2.批判思考问题的能力
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几乎都是被动倾听,很少会主动参与,这就导致学生不善于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美国教育要求学生要具备质疑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已成定论的观点大胆提出想法。
要培养这样的能力首先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可以把知识的学习由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交流。事实上,提问也能为跟不上美国课堂节奏的同学争取谈话主动权,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话题引导者。
3.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许多中国学生在美国课堂上比较低调,也源于他们对自己的表达不够自信,很多学生害怕在众人面前提出引发争议的发言,甚至观点被批判、驳回,因此他们宁愿思考得足够全面了,找到答案了,再发言,面对他人提出的观点也不敢表达异议。
其实当发现自己想法与他人不同时应该要勇敢表达出来,观点的碰撞能够帮你理清思路,发现漏洞,在相互交流时,扩充自己的视野,能够让自己更全面的看待问题。
觉得自己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也可以先从与教授交流做起,不好意思在课上表达观点,就在课下找教授私聊。在一对一交流中试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此后再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培养这三种能力,学生的创造性、适应性、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得到质的提升。小满留学也一直主张各位同学成为有批判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帮助同学申请美国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提醒大家认真阅读,不懂就问,在丰富的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
小满留学专家希望每位同学不仅能够适应学业,还能够真正成为与国际对接、能发挥创造性能力的人才。如果更多关于美国留学的疑问,可以在线咨询专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