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精,文理学院风格的大U-达特茅斯学院
今天小满留学专家要跟大家讲的是达特茅斯学院,这所学校是常春藤盟校中唯一叫“学院”而不叫“大学”的。
说起这个名称,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官司,在当时也很有名,叫达特茅斯学院诉伍德沃德案,据说学校是当年是根据英王乔治三世1769年颁发的一个特许状建立的。根据该特许状,设立一个永久性理事会负责管理学院,该理事会有权填补人员空缺,有权任免院长。但是在1819年,新罕布什尔州的行政官员设立了对学院单独管理的机构,并且要把校名改为达特茅斯大学,于是就废除了1769年英皇的批文。学院的董事在弗兰西斯·布朗院长的领导下,坚持原来宪章的有效性,排除了州政府的行政干扰,维护了大学自治的传统。
其他七所常青藤学校的根源和清教徒、新英格兰或进步的贵格殖民者有关,跟他们不同的是,达特茅斯学院他建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教育印第安人,而且他一直是常青藤联盟中学生人数最少的。在建校初期的200年中只接收男性学生,直到1972年才改为男女合校。
说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它坐落在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安静的的汉诺佛小镇,横贯阿巴拉契亚山,附近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仿佛就坐落在一片古雅的绿色之中。有著名的康涅狄克河及环绕的群山。学院中体育活动十分盛行,冬天滑雪,夏天划船,一年四季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它的一端是让人过目难忘的贝克图书馆,另外一端是汉诺威大酒店。学校有从罗马风格到后现代风格的建筑,但以殖民地时期的铜顶建筑风格为主,艺术气息浓厚,大艺术家伊扎克帕尔曼就经常到访达特茅斯的霍普金斯大学中心。
学校的图书馆前,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草坪,叫做“The Big Green”。每年秋天,一年级新生都要遵循传统,在它的中央用一根根干枯的原木,搭起金字塔形状的木堆。然后,在达特茅斯之夜,新生亲自点燃原木,围着篝火一圈一圈地奔跑。如果是96级新生,便要跑上96圈,而且按照传统,应该是“裸奔”。而且在一年一度的“达特茅斯之夜”,篝火是那晚最引人注目的节目,听说达特茅斯人第一次点燃篝火是在1888年。当时,为了庆祝校棒球队以34:0大胜曼彻斯特,全校学生都会搭起木堆,点燃火焰。此后,篝火便成为达特茅斯之夜的保留项目。裸奔的传统应该是始于1904年。那年,为了欢迎达特茅斯伯爵的后代和日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来到汉诺威,学生们穿着睡衣,进行了盛大的游行,并且开始围着篝火裸奔。
这里有很多有趣的项目,有一个语言项目,每个假期让你去要学的语言的母语区游学一段时间,包含在学费里,全算学分,很多大毛的孩子都是大一的暑假去。比如日语的项目是去日本大学上两三个月的课,住在当地人的家,还可以四处游玩。还听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跟着大家上一个学期的课程,他之前是一个出版社的社长,现在是达特茅斯外面的汉诺威小镇上一个餐馆的股东,这也体现了达特茅斯的优点之一—和小镇关系紧密,让你真的体验到新英格兰地区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项目叫“带你的老师吃午饭”。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可以获得五十美金的奖励,在小镇上最高级的餐厅和教授吃午餐。记得有个学生在某个学期带了他的写作教授,整个午餐谈了学生之前在中国的生活,她老公在中国的出差经历,以及她现在带两个孩子的苦恼。达特茅斯的教授在课下都是很关心你的朋友以及长辈,只要用心去交往,他们就会回馈很多。
达特茅斯虽然看起来与世无争,但是其实在上层社会,在教育上,从来没有“与世无争”过,这所学校默默地培养了太多在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像著名少儿读物丛书《苏丝博士》的作者戈色尔·苏丝,美国前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曾两次担任美国国务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著名学者、冰心之夫吴文藻,新浪前首席运营官林欣禾等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尽管它是常春藤里最小的一所,但它精致优雅,实力其实也是不容小觑,常年在线的。有太多历史和底蕴值得人们去领悟和探索,我建议大家有机会能亲自去达特茅斯走一走,或许你会对它有更直接、更私人的感受。
好了,咱们今天就讲这么多,下期节目再见。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美国名校的详细信息,欢迎点击咨询小满留学专家。